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during the Cours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Xinjiang

Baihatiyar Tursu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during the Cours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Xinjiang,” 2003.

拜合提亚尔·吐尔逊: 〈新疆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其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实地调查〉,《西北民族研究》,2003 年第2 期,74-79。

English Abstract

Drawing on first-hand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obtained from a field survey of some rural areas in the southern Xinjia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factual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causes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Xinjiang, conducts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analysis, and raises existing issues and the steps necessary to resolve them. It also elaborates on the grea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the region.

Chinese Abstract

本文根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部分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和所了解到的情况, 对长期以来制约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及设想, 阐述了西部大开发及发展南疆地区社会经济的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Original Chinese Article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以南地区, 俗称南疆。如果说新疆是我国最西部的一个省份的话, 那么南疆就是我国西部之边陲, 它直接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接壤。南疆地区不仅是我国维吾尔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而且长期以来“南疆” 一词几乎成为“落后” 与“贫穷” 的代名词。南疆地区为什么长期甩不掉贫穷的帽子? 南疆目前的发展现状到底怎样? 南疆该如何开发和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 我于2001 年8 月12 日起程经沙漠公路到和田地区的民丰县( 此为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的最南端, 也是位于和田地区的最边缘、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近的一个县) , 并以此为起点, 开始了我为时半个月的南疆城乡社会调查。

一、生态环境和耕地

新疆的面积是全国的六分之一, 而人口则只占全国人口的1 .3 % 。从这个表面的数字上, 定然得出新疆地广人稀的结论。但是, 只要是到过新疆, 并对它的自然地理情况稍微留意的人, 都会清清楚楚地看到这里的土地是极为匮乏的。特别是在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 95 %以上是沙漠和戈壁, 人类能够居住生存的仅仅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星星点点的一些小绿洲。在这些绿洲上, 人口的密度超过内地多数省区, 人均耕地一般只有二亩左右。

根据50 年代初新疆地方政府在新疆墨玉县等地农村的调查, 占人口7 .1 %的地主阶级占有72 .4 %的地。[i]  根据当时在南疆的和阗、洛浦、莎车和伽师等县的调查, 平均每人只有二亩耕地。[ii] 解放以后, 南疆地区同我国的其他地区一样, 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几次大的社会变革。在这期间, 虽然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及管理方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但是南疆各地农村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荒造田的愚公精神则始终没有变, 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毁林造田, 而且也的确开垦出大量的荒地。但是,由于南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土地的沙化和干化非常严重, 加上本地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 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和田地区人口小县民丰县, 解放初仅有2380 户10129 人。至1992 年, 已增至7163 户29227 人。43 年中, 人口增加了1 .89 倍。而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92 .5 %, 汉族人口占7 .3 % , 其他民族人口占0 .2 %;农村人口为22211 人, 占全县人口的76 % , 城市人口为7016人, 占全县人口的24 %。[iii] 就是在这样一个人口仅3 万左右, 全县人均占地面积超过1 .5 平方公里的民丰县的农村, 各乡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二到四亩不等。于田县占地面积40030 平方公里, 其中平原占6 %, 沙漠和戈壁占62 .7 %, 高山地区占31 .3 %。该县总人口181074人, 耕地面积为316300 亩, 人均耕地面积为1 .7 亩, 森林覆盖面积只占全县总面积的0 .49 %。[iv]

和田地区所属其他各县自然地理情况也大致相仿, 沙漠、戈壁和山区占各县总面积的95 %左右, 而可供人类居住生存的绿洲平原所占比例均在5 %左右。从地图上看, 各县就是撒落在黄色沙漠中的几片绿色, 而每片绿色又分别由十几或几十个小的绿点( 村庄) 组成。村庄都为沙漠隔开, 其间的距离都有十几至几十乃至上百公里。每个村庄就好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绿洲, 小的有十几至几十户, 大的有上百户不等, 最大的村庄往往就是乡政府的所在地。由于每片绿洲都由茫茫沙海所包围, 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不断侵袭着绿洲, 绿洲经济和人民生活表现得非常脆弱。

二、水资源

在和田地区, 环境的恶劣主要表现为沙漠地区的干旱, 而造成耕地匮乏的主要原因也是干旱。在这里, 自古垄断了水就垄断了土地, 也就控制了一切人的命脉。如果我们将中原农业与南疆的农业做一比较, 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南疆这种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 不同于中原的降雨农业, 甚至与新疆北疆的农业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和田地区的农业灌溉以河水为主, 泉水为辅。境内有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 这两条河的流量占地区河水总流量的61 .2 %) 、克里雅河、尼雅河、策勒河、和田河等36 条大小河流。这一地区的人民世世代代就是依靠这些河流来维系生命, 若河流改道, 人们就会非常顺从地迁往邻近的河流沿岸, 另辟新居, 创建新的绿洲, 而原来的居住地因为断水, 就会像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尼雅遗址一样被人类所遗忘, 或被沙漠所吞并。所以当我们翻开和田地图时, 就会发现这一地区几乎所有绿洲就好像串在一条线上的绿宝石似的, 非常有规则地位于各大河流沿岸。

和田地区各条河流水量的季节性差异非常大。每年用水量最大的春季, 河流水量普遍减少, 而夏季因高山积雪融化, 河水暴涨, 洪水泛滥成灾。每年夏季约有70 %~ 80 %的河水流入塔里木盆地。冬季水量最少, 许多河流干涸, 直接造成来年春季干旱缺水。如于田县每年春季的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11 .7 % , 夏季占66 .5 % , 秋季占14 .7 % , 冬季只占7 .1 %, [v]而且每立方米水的含沙量高达4 .7 公斤。这也是这一地区土地容易沙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田地区的多数县均有泉水资源。据不完全统计, 出水量较大的泉眼, 策勒县有13个, 于田县有7 个。其中仅于田县的泉水年流量为3 亿367 万方, 其中可利用的为1 亿2419 万方。春季水量占21 .9 % , 夏季占15 % , 秋季占13 .4 % , 冬季占31 .7 %。这正好缓解了冬春两季用水紧张的问题。而且泉水一年四季流量变化不大, 便于利用。

三、农村生活与生产

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恶劣的, 而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之恶劣可认为是新疆之最。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里的大部分绿洲都远离最近几年来才具备一些现代化气息的县城, 各绿洲与县城一般都有一条普通的柏油路或沙土路相连接。为了解农村的生活与生产情况, 我们坐车从民丰县城出发, 沿着一条已多年失修而且很多路段都已被沙漠掩埋了的狭窄的柏油路, 来到了我们农村调查的第一站———民丰县叶亦克乡。

叶亦克乡离民丰县六十多公里, 有一千一百多户农民。据乡干部介绍, 该乡的多数居民原住在现址以东28 公里远的山区老乡。在老乡时, 居民多从事牧业。因那里缺水, 离县城太远, 而且环境恶劣, 后来政府就在现址建立了新村, 修建了许多住房, 并将多数牧民迁来分给土地, 要他们务农。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传统的牧业, 甚至很多户依然把牧业作为自己的主业, 把农业作为副业。这主要是因为牧业收入一般比农业高而且来得快。90年代以后, 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农业规模逐年扩大, 而牧业规模则减小, 这直接影响了农牧民的收入, 于是很多牧民又重新回到老乡从事牧业。对农牧民来讲, 经济收入的高低是决定他们去留的主要因素。因为他们祖祖辈辈已经习惯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 所以就环境而言, 在他们看来, 在老乡山区生活和在沙漠绿洲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叶亦克乡政府所在的新乡, 是个方圆不到1 平方公里的小绿洲, 居民半农半牧, 人年均收入在500 ~ 600 元之间。人们居住在用土块砌成、没有粉刷的房屋里, 每户都有用土墙围成的小院落。这里盖房不用砖, 其原因是砖的成本太高, 居民用不起, 再一方面, 土块不仅防暑而且保温, 房子夏天凉而冬天暖。一出院门就是松软的沙土便道。绿洲边缘的一些房屋就建在绿洲和沙漠的交界处, 屋后便是茫茫大沙漠。这里的人们非常质朴、勤劳而又愚昧, 他们只知道按照干部的安排去劳动和用非常微薄的劳动收入养活老婆孩子, 高科技、现代化对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活了一辈子但没有进过民丰县城的人, 在这里是很常见的。总之, 这里的人们非常愚昧、贫穷和落后,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广大农村已实行土地承包制, 农民自主经营, 受市场经济的调节。在叶亦克乡我了解到, 每户早已分得了不少于15 亩的土地, 但农民不能自主经营。在这里, 计划经济体制依然存在, 整个农业生产始终要按上级党政部门的指令来执行。后来到了和田的其他县属农村和喀什、阿克苏地区的一些农村后, 我才知道这种政策在南疆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执行。在农村有五个统一, 即统一耕地, 统一播种, 统一管理, 统一灌溉和统一收割。而且像种子、化肥、塑料薄膜和农药等也必须由乡政府统一购进后, 按乡里确定的价格统一销售给农民, 农民不得自行购置。农民没有钱, 可以从乡信用社贷款。夏收之后, 农民所用的全部费用及贷款等一并扣除后, 剩余的才是农民的实际收入。叶亦克乡的一位村干部给我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一户农民种10 亩小麦, 那么按当地的收成标准和粮食销售价格, 可以有4500 ~ 5000 元的收入。但当年的耕地费、播种费、水费、施肥费、管理费、地税、乡和村基金、公益金等支出就将达到4000 元左右。扣除这些费用后, 农民实际能得到的也只有500 ~ 1000 元。

在结束了民丰县的调查之后, 我们又先后在于田县的科克亚乡、喀什地区泽普县的阿克塔木乡、阿图什市松塔克乡、阿克苏地区库车县阿拉哈格乡进行了调查。在由南向北行驶和调查中, 给我留下的直观的总体印象是:第一, 越往北行驶沙漠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寸草不生的戈壁;第二, 越往北行驶, 绿洲面积越大, 生态环境与塔里木盆地南缘相比较略微好一些;第三, 越往北行驶, 城市里的现代化气息越浓;第四, 无论塔里木盆地南缘还是北缘, 缺水与干旱是相同的;第五, 整个南疆各地农村在生产手段的落后、农民甚至很大一部分干部观念的落后、管理体制的落后和农村干部与群众贫富悬殊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第六, 一方面, 城市里毕业回来的大学生学无所用, 人才大量闲置和浪费, 以致大量人才流往中心城市, 另一方面, 农村却缺知识、缺人才。

四、南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一, 国家和政府必须投入足够的开发和建设资金。没有钱, 什么事都办不成,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政方针已确定的情况下, 国家和政府足够的资金投入便是具体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最主要的经济保障。如果没有一定的建设资金作基础, 单靠优惠政策和地方政府有限的扶贫款、捐款, 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南疆地区的贫困面貌的。解放已52 年了, 改革开放已近20 年了, 我们的南疆情况却如上所述。这不能不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第二, 在新疆, 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 目前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生态环境之所以如此恶化, 而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这自然有先天的和自然的因素, 但无疑也存在着后天的和人为的原因。许多湖泊、河流干涸, 大片天然胡杨林干枯, 沙漠日益逼近人类居住的乡村与城市, 自然灾害频繁, 这就是我们几十年来无止境地对地上和地下资源进行破怀性开发, 对环境资源无休止地索取, 毁林造田, 不适当地垦殖和利用土地, 草场过牧等愚蠢行为所造成的恶果。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 在发展南疆社会经济的同时, 必须首先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水土流失, 控制沙漠面积的继续扩大和塔里木盆地土地的沙化和盐碱化。必须把“种草种树, 发展林牧” 作为南疆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 并以此为突破口, 以草以林促畜牧, 以草以林促农业, 以草以林促工业。这是南疆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出路。

第三,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前提条件, 也是实现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南疆, 首先要围绕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修复, 特别是要把开发水利资源和节约用水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快公路干线、铁路主线、民航机场、通信及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四, 要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发展教育, 以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前提, 以科技为先导, 把南疆地区靠天吃饭的传统经济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发展的轨道上。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的宗教意识比较强, 这除了历史的和现实社会宗教观念影响的因素之外, 也与现实生活的贫穷, 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劣, 人们生存能力和文化素质的低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发展教育是推动南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会促使人们破除迷信, 信仰科学, 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所以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南疆地区的落后, 归根结底是人的落后, 而人的素质低下( 包括基层干部) 的根本原因则是教育落后。因此发展教育, 提高人口素质, 培养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普及科学技术, 是南疆摆脱贫困, 走向富裕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第五, 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提高政策和措施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加强法制建设和科学管理。除了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培训之外, 还应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专业技术技能、管理水平和文化素质, 使他们从单纯的行政和组织管理者变成爱岗爱民的实干家。应消除干部当中存在的严重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为南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健康的政治环境。如果这一点做不到或做得不好, 南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就会失去政治保障, 党和政府就会失去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中的地位, 新疆的政治稳定也就难以保持。

五、南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 为西部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也是西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路。这是因为, 我国贫困人口大部分在西部地区, 大部分又在农村。另外, 从民族分布来看, 我国社会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主要是汉族居住的地区, 而落后的西部地区较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因此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距。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新疆本身, 同样也存在较为显明的南北与城乡差距, 而这种差距在一定意义上也表现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距。所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促进民族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缩小我国东西部及新疆南北疆之间的差距, 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新疆创建一个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具有至关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贫困地区而言, 西部大开发战略除了对物质文化的开发与发展之外, 还应包括对精神文化的开发与发展。少数民族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同步发展和提高, 是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实现我国整个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对被开发地区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地理以及他们的经济发展现状、政治地位、思想观念、城乡社会生活及文化教育水平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客观地对待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正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提出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与具体目标和措施, 是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南疆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及少数民族人文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i]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研究室.墨玉县第一区第三乡调查[ A] .新疆农村社会[ C]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53 .

[ii]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研究室.新疆省土地占有情况[ A] .新疆社会调查[ C] .新疆农村调查( 1) ,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宣传部印, 1950 .

[iii] 以上各统计数据参见由那迪尔·萨迪尔和孙冰主编.宝地和田[ Z] .( 维吾尔文)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5 .113 ~ 114 .

[iv] 以上各统计数据参见由那迪尔·萨迪尔和孙冰主编.宝地和田[ Z] .( 维吾尔文)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5 .105 ~ 106

[v] 以上各统计数据参见由那迪尔·萨迪尔和孙冰主编.宝地和田[ Z] .( 维吾尔文)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5 .105 ~ 106 .